当前位置: 滚动 > > 正文
缘起偈十三种译文对比,既深刻又保真的是哪一种?

来源:大象佛学图书馆   2023-06-30 06:59:11

★专 栏 推 荐★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缘起偈是佛教最重要的偈子,被称为法舍利、法身舍利偈、法身偈等等,每座佛塔上都刻有此偈,供养此偈即是供养诸佛法身。在很多经论中都有缘起偈,在阅藏中经常读到,译文不完全一样,泛泛读过去,也没有仔细分辨过。前几天见到宏开法师,他说在《佛说造塔功德经》中看到一个缘起偈,这个偈文法义甚深。摘录如下:

诸法因缘生,我说是因缘,因缘尽故灭,我作如是说。

这个偈子初看跟其他译文差不多,经法师提醒后细读,发现确实有深意,关键是“因缘尽故灭”一句。灭就是苦集灭道的灭,是一切行的灭,一切行灭则涅槃,解脱生死。怎么灭呢?“因缘尽故灭”,因缘尽,不再缘起,则灭。逻辑清晰有力!直接指出了证灭的方向。

再查其他经中的缘起偈,共在经论中查到十三处,列表如下。

这些译文可以梳理出四个层次。第一层次最浅。翻看介绍佛教的各种小册子,出现频率最高的偈文是这样:

诸法因缘生,缘谢法还灭。吾师大沙门,常作如是说。

我最初看到的缘起偈就是这样。但这个译文不在以上十三种里,查cbeta没有此文,最接近的是《大乘集菩萨学论卷二十五》:

诸法从缘生,缘谢法即灭,我师大沙门,常作如是说。

此译文与流行偈文只有三个字不同,不知流行版是不是从这部论引用的。这部论不出名,不知道为何从这里引用。这个译文好像只是讲一切法都是生灭的,生灭都是有因缘的,要做更深解释就需要引申和发挥了。这样讲所有人都同意,连唯物论者都同意,这可能正是它流传广泛的原因。但讲到这个程度对修行没有指导作用,舍利弗怎么会一闻此偈即悟呢?所以,不太可能是正解。

属于第一层次的还有三个译文。

《佛本行集经》诸法从因生,诸法从因灭,如是灭与生,沙门说如是。《初分说经》若法因缘生,法亦因缘灭,是生灭因缘,佛大沙门说。《过去现在因果经卷四》一切诸法本,因缘生无主;若能解此者,则得真实道。

只看这些偈文,必然认为缘起偈是讲一切法都是生灭的,生灭是有因缘的。要解释得更深,需要对法、因、缘、生、灭等词引申解释,但从这些偈子本身看不出引申解释的依据。《过去现在因果经》讲到了“无主”和“真实道”,一切诸法本为因缘所生,都没有主宰者,若能理解这个道理,则可得真实道。虽然有新概念,但基本思想仍然与通常解释一样。

第二个层次,有三个偈子,不仅讲生灭,还讲到了生灭悉灭和因缘尽。

《浴佛功德经》诸法从缘起,如来说是因;彼法因缘尽,是大沙门说。《大智度论卷十八》诸法从缘生,是法缘及尽;我师大圣王,是义如是说。《大智度论卷十一》

诸法因缘生,是法说因缘;

是法因缘尽,大师如是说。

如果不仔细想,会以为因缘尽还是在说因缘生灭,与前一层次意思相同。参考其他译文,会认识到有另一层意思。但这几种译文本身说得不清楚,从偈文本身不容易看出另一层意思。

第三个层次,有四个译文,对因缘尽有更进一步的阐释。

《佛所行赞卷四》

一切有法生,皆从因缘起,

生灭法悉灭,说道为方便。

《佛说造塔功德经》

诸法因缘生,我说是因缘,

因缘尽故灭,我作如是说。

《十二游经》

诸法从因,缘灭诸苦尽灭。

《大方等大集经卷十九》

法从缘生,通达是因,

因缘灭故,即是寂静。

上面四个译文做了排序。第一个,《佛所行赞》译文说到生灭法悉灭,所以,因缘尽不是说某个事物生起的因缘灭了,这个事物就灭了,而是说一切法生起的缘灭了,生灭都灭了,这样解释“因缘尽”更合理。一切法从因缘生起是集谛,生灭都灭了是灭谛,此偈最后一句“道为方便”又讲了道谛,四谛讲了三谛。在别的译文里大多没提过道谛。

《造塔功德经》说“因缘尽故灭”,按上面解释就是一切法生起的缘都尽了,于是就会灭。这样解释,则灭不是一个事物的生灭,应该是涅槃寂灭。《十二游经》把“我师大沙门,常作如是说”去掉,简化成一句话。“缘灭诸苦尽灭”,更明确的说不是某个事物的灭,而是一切苦尽灭,也就是苦集灭道的灭,就是涅槃。这三个译文把缘起与四谛的关系讲出来了。

《大集经》的译文讲得更清楚。“因缘灭故即是寂静”,比“因缘尽故灭”更明确,因缘灭则达于寂静涅槃。前几种译文只说到尽、灭,还可以理解成事物的生灭,这里直接说寂静,把灭和涅槃联系起来了。经中紧接着还有几句解释:“世间即苦,苦因名集,若修八正,世间集灭。若无苦集,我师说言,名为涅槃。”更明确地把四圣谛与缘起偈的关系讲清楚了,缘起偈是四谛的高度概括。原本的偈颂中应该没有寂静一词,这个偈文可能有发挥和引申,但不一定是译者在发挥,《大集经》是大乘经典,经中讲此偈时可能已经与小乘经有所不同。

第四个层次,有两个译文,而且很相似,只有几个字不同,可能有相同来源。与前面译文的不同之处在于讲到了心。

《中本起经》

一切诸法本,因缘空无主,

息心达本源,故号为沙门。

《撰集百缘经卷十》

一切诸法中,因缘空无主,

息心达本原,故号为沙门。

前两句讲一切诸法本从因缘生,是空的、没有主宰,这和《过去现在因果经》的译文意思相同。如果只说到这一步还属于第一层次,第三句就厉害了,“息心达本源”,讲到了本源。第三层次译文讲灭和寂静,是从否定生灭法的一面讲涅槃,并没有正面讲涅槃境界,仅仅遮诠没有表诠;而本源一词是从正面讲涅槃境界,属于表诠,这在佛经中很少见。怎样达本源呢?“息心达本源”,正好与“因缘尽故灭”相对,“息心”对应“因缘尽”,“本源”对应“灭”。“息心达本源”一句既支持了前面对“因缘尽故灭”的解释,又比“因缘尽故灭”可操作性强。

前两句讲因缘,第三句讲息心,为什么能从因缘一下跳到息心呢?潜台词是说因缘与心有关,这又是一个意蕴丰富的新话题。这个译文信息量很大,但心、本源等词可能并没有出现在缘起偈的原文里,有译者的发挥。几种译文对比,既深刻又保真的还是宏开法师推崇的《造塔功德经》的译法。

大象佛学图书馆平台声明

本文来源| 阅藏分享|,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,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,请重编录用者注明出处及作者,以尊重其著作劳动,否则将被视作侵权。

正闻熏习 柔和质直